7月29日,苏仙区2022届至2024届17名选调生赴良田镇开展“青耕·苏心”第3期集体学习调研活动,以“产业兴镇”与“红脉铸魂”为主题,深入调研当地工业与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探寻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红色铸魂:传承精神砥砺初心
活动首站,选调生们来到承载苏仙区红色记忆的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烈士墓碑并敬献鲜花。在讲解员佀华涵的带领下,大家重温郴县近代革命历史,感悟在湘南起义等斗争中先烈们的奉献精神。“英烈两千存姓字,无名更比有名多”在无名烈士墓碑前,选调生们为烈士们献上鲜花并鞠躬致敬,赓续光荣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烈士的崇高品质。
选调生们走进聚焦良田镇红色资源的廖家湾村廖氏宗祠,瞻仰“功在人民牌匾”,追溯“一方匾额背后的故事”,聆听亲理事会会长廖月恒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国家需要,我们全力支持!”。作为亲历者,廖月恒讲述感人肺腑,体现了廖家湾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爱国爱路的实干精神。
工业赋能:科技引领转型升级
在苏仙南方水泥有限公司,选调生们参观了全智能化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回转窑生产线及配套设施。作为支撑工业建材体系的重要力量,公司负责人廖楷介绍,苏仙南方水泥公司致力于建设“创新绩效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尽管近年来受市场环境影响面临挑战,公司仍坚持技术升级和转型发展,为地方经济贡献力量。
在郴州市黄宝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选调生们现场观看了电子元件的切割、浸渍、套膜等流程的生产线,其中还包括市面上常见的“倍思”牌数据线生产流程。公司负责人何亚详细讲解了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及市场应用,并且表示该公司是专注于电子元件领域的企业,凭借全球最小体积铝电解电容的核心技术,产品远销广州、台湾及全球十多个国家,是以“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径,展现出本土企业在产业链条中的独特竞争力与创新活力。
农业创新:特色品牌助力振兴
在湖南芝草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选调生们深入调研食用菌、袖珍菇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全产业链,实地了解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该企业创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模式,带动3500余户农户稳定增收,其中脱贫户1600余人,户均年增收达7350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建成智能种植棚、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企业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标准化管理,其中袖珍菇采用立体栽培技术,通过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及菌种,科学把控出菇速度,保障产品产量稳定。调研期间,选调生们现场目睹工人为菌菇洒水作业的场景,直观感受标准化种植流程。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该企业既丰富了湾区市民餐桌,又拓宽了本地农产品外销渠道,形成产业发展与民生保障的良性循环。
座谈交流:共话发展新篇章
调研结束后,选调生们召开座谈会,围绕“产业兴镇”与“红脉铸魂”主题展开讨论,共商产业发展与红色文化融合之道。
对于如何“产业兴镇”,通过实地调研两家企业的发展实践,选调生们深刻认识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大家一致表示,作为基层青年干部,要学习企业迎难而上、锐意创新的精神,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中主动作为。一方面要当好政策“宣传员”,助力企业用足用好惠企政策;另一方面要当好政企“联络员”,为企业排忧解难、优化营商环境。同时,更要立足乡村实际,探索“科技+产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以实干担当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对于如何“红脉铸魂”,基层工作正是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阵地。2023届选调生江显仪表示,可以将红色调研活动与“湘”村微党课相结合,通过实地走访参观、观看红色影片、组织开展情景剧等多种方式,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和廖家湾人“功在人民”的实干精神融入基层实践,在乡村振兴一线厚植为民情怀。
此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教学、互动交流等形式,为选调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下一步,苏仙区的选调生们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基层工作的实践动力,在乡村振兴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选调生的责任与使命。
来源:良田镇
作者:刘音希 佀华涵
编辑:李阿俊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suxiannews.com/content/646942/83/1517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