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仙区作为湖南省农机装备的“一中心三基地”(一中心是中联重科,三基地是苏仙基地、双峰基地、汉寿基地)布局中的骨干基地,依托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和组织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苦练“内功”、奋力创新,让“智能农机”起飞并扬名全球。“郴州粮机、农夫机电、田野智能”等3家重要智能农机“链主”,向全国供应了30%以上的粮机产品、65%的橡胶履带式拖拉机。2023年10月,被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全国农机装备补短板暨农业机械稳链强链”重担。2023年苏仙区现代装备产业产值达22.19亿元,其智能农机产品强势“挺”进东南亚、非洲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创汇1500万美元。
聚焦服务支撑,解决企业发展难点。强基补链造发展高地。着力建好农机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积极引进农机制造战略投资者或合作者,扶持、培育零部件企业,打造苏仙区农机全产业链发展高地。以区域农机龙头企业为引领,辐射带动其他农机企业发展。2023年两家农机企业获省农业农村厅智能农机装备创新研发项目“揭榜挂帅”资金1700万元。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服务企业大走访”等专项服务,近两年累计收集解决企业问题116个。2023年借助郴州市与中国一拖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契机,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4家,带动本土零配件企业年均供应订单超1亿元,助力农夫机电解决配套供应链不足问题。
聚焦校企沟通,培育创新的“种子”。与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申报农机补短板发明专利46项,全国首台油电混合动力履带拖拉机试制成功。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农机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网点、零部件供应企业进行深度对接,重点引进3-5家有实力的整零企业到苏仙产业开发区投资办厂,为郴州粮机、农夫机电、田野智能等企业铸造标准件。针对丘陵山区地块小,作业空间狭窄等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履带式拖拉机不仅实现了原地转向,而且爬坡最大角度超过了25度。组织郴粮机、农夫机电、田野智能三家企业共建“产学研、产供销”农机全产业链战略合作平台,共建关键零部件公共测试平台和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团队,不断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延伸农机制造产业链条。
聚焦科研攻关,培优创新的“土壤”。依托区内三家农机装备龙头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农夫机电与湖南农大合作研发的小型履带式拖拉机实现原地360度旋转,适用于全国90%丘陵山地作业;今年已完成全国首台油电混合动力履带拖拉机试制。郴粮机自主研发的“大米加工成套设备”,日产量50-3000吨大米,在大型化、精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方面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研制的成套碾米、杂粮加工、粮食烘干、粮食、仓储四大类、20 多个系列、100 多个品种的产品,50 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国家专利150余项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田野智能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小巨人企业、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共有专利59项,发明专利14项。
聚焦智造转型,打造创新平台。支持农机产业扩量提质,2023年农夫机电投入2000多万元对原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提质改造;郴州粮机投入2.5亿元新建面积为4万平方米的5G智慧工厂,产能提升近50%。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周边涌现8家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企业,重点农机企业产值年增幅约30%。利用行业资源整合及产业协同,共享仓储基地和物流网络,突破物流配送成本高、速度慢、效率低等瓶颈。推动郴粮机、农夫机电、田野智能与第三方直播团队共同组建电商公司,搭建苏仙农机“云上销售平台”,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为一体的“一站式”完整服务体系。力争到2027年,全区农机制造规模工业主营收入超过 20 亿元,年均增长10.2%。打造农机装备行业10亿级企业1家,5亿级1家,自营出口创汇 3000万美元。
来源:区委宣传部
作者:区委宣传部
编辑:李阿俊
本文链接:https://wap.suxiannews.com/content/646843/98/14247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