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
刚刚都开电视看了吗?!
太精美太震撼啦
📣📣📣
今晚CCTV-1晚八点档
《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播出
节目中,郴州市非遗项目惊艳登场。嘉禾伴嫁歌、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糍粑制作技艺(大禾米糍制作技艺)、传统银饰锻制技艺(郴州银饰锻制技艺)等4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向全国人民展现了郴州独特的非遗魅力和精湛的传统民间技艺。
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吴安英在节目中向观众展示了鱼粉的制作过程,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是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该项目为核心建立非遗工坊,在非遗传承保护、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节目中,郴籍央视主持人龙洋和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以及演员杜江一起在古韵悠悠的郴州长卷文化旅游度假区,和观众一起沉浸式体验湖南各地的非遗项目,与非遗传承人探讨非遗传承与时代创新的相融相生,多维度呈现湖南郴州非遗的历史底蕴、地域特色和创新成果。
《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拍摄地在郴州长卷文化旅游度假区,这里以郴州市“九街十八巷”城市脉络作为基本布局,将药仙阁、公和药店、文兴阁、仙泉坊(原绣衣坊)、财神楼、小洋楼、流华古居等具备文化特色与历史传承的主题建筑复刻至此,成为旅游区的点睛之笔,提升了街区历史特色与文化底蕴。
在此次湖南之行中
满满的“苏仙元素”
你发现了吗?
今晚,苏仙区组织干部职工
集中收听收看
广大群众在家自发收看
“云”体验一场精彩纷呈的
“湘”遇非遗之旅!
6月24日晚20时,苏仙区组织干部职工集中收听收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旅部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真切感受中国非遗魅力,体悟“大国工匠”精神内涵,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在全区上下营造关注非遗、宣传非遗、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
苏仙区各部门集中收看:
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在家收看:
郴州非遗文化贴布画传承人在家收看:
收听收看完~
大家都有什么新想法、新认识?
又碰撞出了哪些独到的见解?
一起来听听苏仙的他们怎么说
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 吴安英
“我们郴州人就钟情这一碗粉,节目播放以后,让更多人了解了栖凤渡鱼粉的非遗制作技艺,对年轻人来说,他们知道这个非遗是怎么回事,什么叫非遗。我也希望在我们下一代的传承上面把这个粉做好,用心把这碗粉做好,不要小看这碗粉,它是能把周边的劳动力都带动起来,促进乡村振兴,一碗小小的粉能够带动大事业、大产业。”
苏仙区文旅广体局文化股股长 李军
“作为一名文旅工作者,我感到郴州的非遗物质文化发展十分丰富,而且给人以自信和骄傲。特别是节目以外,还有一系列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去发现和保护,比如说,在我们苏仙就有栖凤渡鱼粉、坳上乌米粽、白露塘的狮子下崽,这些文旅产品都是我们苏仙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文旅工作者,今后我们要努力地发掘、保护、传承和宣传好非遗文化。”
苏仙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王勇军
“看完这期节目以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个人认为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郴州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华夏文明 ,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中一项责无旁贷的工作。”
苏仙区市政公用设施维护服务中心副主任首都
“在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到来之际,《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的播出,能把郴州的非遗文化带向全国,让全国人民都感受到郴州地方独特文化,也能带动各地游客来实地参观、旅游,体验我们的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郴州,了解郴州。”
“乌米粽”市级非遗传承人 李启香
“节目播出对我们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非常开心,郴州的非遗项目能够在中央台进行宣传,让全国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我们的文化,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今后应该更努力地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让郴州的非遗文化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苏仙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阿俊
“《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的播出,让大家看到了郴州这一方热土正源源不断地为中华文化输送着热血与养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将用好手中的摄像机和笔杆子,宣传好郴州、苏仙的非遗文化,讲好非遗故事。”
“山水画卷,郴州相见”
跟着《非遗里的中国》游郴州啦
碧水丹霞·福地苏仙欢迎您~
来源:苏仙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苏仙区融媒体中心综合
编辑:谭茜纯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suxiannews.com/content/646740/69/1279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