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廿三
今天:晴11℃~24℃
明天:晴11℃~23℃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中国最美县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40周年开放型经济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区突出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强化民本理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全区GDP从1978年的8169.4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327.7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45倍;在GDP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35.6亿元,占71.9 %;产业结构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全区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58.9%、34.3%、6.8%调整为4.9%、61.0%、34.1%,二三产业占比达95.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160元、18722元,近5年分别平均增长9.7%、10.1%;城市化率达68.33%。2015年我区成功创建“全省全面小康达标县”,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8%,获评全省全面小康前十位县,2018年荣获“中国最美县域”称号。
一、创新引领,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菜单”、扩大投资的第一推手,取得质效齐升的显著成果。
》高位推动招商切实加强。领导重视是最大的优势。我区招商引资工作一直由区委书记任顾问、区长任组长,做到了主要领导重要信息亲自掌握,重要客商亲自接待,重要项目亲自洽谈。制定出台《苏仙区主导产业及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重大引资项目明确牵头区领导和责任单位,明确区领导以自己分管工作为重点每年引进1—2个新项目的招商任务;出台《区领导联系商会协会制度》,加强与各行业商协会、同乡会、联谊会联系合作,形成了一套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招商制度。
》政策推动招商作用显现。结合苏仙实际,制定出台《苏仙区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苏仙区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苏仙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苏仙区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苏仙区招商引资四年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系列政策和文件。配套政策文件的出台实施,为招商引资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龙头项目推动招商抓住关键。坚持开放带动,着力引进基地型、规模型、龙头型项目。高斯贝尔、中国华润、中国五矿、云南锡业、中萤集团、国电电力等一批战略投资者纷至沓来,投资总规模过百亿元。高斯贝尔公司从小到大,如今已成功上市。华润电力湖南有限公司2×600MW机组项目投资总额达54亿元,2007年投产,成为年创产值20亿元、税收2亿元的旗舰型企业。在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我区以“错失一次机遇,落后一个时代”的机遇意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大力先行先试,围绕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着力打造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近年来,先后开展了 “双百工程”(重点项目过百个、投资额过百亿的),“三大会战”(产业建设、城市建设及交通建设)和“产业建设年”等活动,近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3.7亿元,平均增速达18.3%。远大住工、沃特玛汽车电池、泓广物流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西河沙滩公园、郴县路、阳光瑞城、碧桂园?翡翠山等一大批重大城市建设项目,郴永大道、郴资大道、槐万路等一大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相继竣工。
二、接轨国际,对外贸易上新台阶
坚持以服务为中心带动外贸,以强化服务为根本,培固产业承接土壤。把培育和扶持新的外贸进出口、加工贸易企业,鼓励外贸企业发展自营出口,加强服务管理水平作为发掘外贸新增长点的工作重点。
》全方位观注出口变量,深入调研分析影响出口量的各类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扶持,挖掘进出口内在潜力和新亮点。
》积极争取新旧优惠政策,对企业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帮助和支持,支持重点外贸企业加速发展。
》积极鼓励上规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办理自营进出口权,做到工贸结合,降低成本,扩大市场。
2017年我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0283万美元,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17.82%,累计同比增长26.81%。2017年为止,我区登记备案的外贸企业有33家,涉及电子信息、有色金属深加工、化工、机械设备、生物制药、服饰等多个行业。其中有实绩企业8家,除了高斯贝尔、希典科技和金旺几家实力企业,海华竹木、钖涛化工、恒翔石墨三家企业因市场不景气而由外转内,加之今年新增的泓广物流、同德贸易和国际矿物博览有限公司3家外贸企业。对外合作再上新台阶。五年来,我区湖南金旺铋业、高斯贝尔等公司加大海外投资力度,其中,2015年湖南金旺铋业投资710万欧元收购法国奥里昂公司,该案例被省商务厅评为优秀案例。
三、敞开怀抱,承接能力不断加强
》开放平台实现新突破。形成了以湖南苏仙工业集中区为总揽,涵盖良田民营工业园、良田新型建材产业园、坳上现代商贸物流园、桥口工业园的“一区四园”的新格局。其中,湖南苏仙工业集中区?湖南林业(苏仙)现代产业园升格为湖南省省级工业园区和省级林业产业园区,郴州出口加工区和工业集中区“两园合一”工作得到不断推进。集中区远景规划5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4.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物流等产业,大力培养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两大战略性新型产业。目前,沃特玛新能源汽车创新联盟、东泓住工、蓝光门窗等一批战略新型产业已入驻园区,入驻园区项目已达27个,入园企业52家。
》承接转移能力大提升。2013-2017年,抢抓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契机,承接转移企业100余家;全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五批次重大项目启动共9个,投资总额69.9亿元,目前已完工5个项目,完成投资34.4亿元;实现标准厂房建设81万平方米,厂房出租率达100%,其中湖南苏仙工业集中区建成标准厂房40余万平方米。
四、优化结构,产业结构日新月异
40年来,全区工业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调整工业结构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持续推进。
》我区工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传统矿业经济占工业经济比重不断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到2017年底,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86.1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加值占全区GDP、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 26.3%和45.3%。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坚持差异化发展原则,调整和优化现有产业布局,形成梯度递进、差异发展格局。重点打造以良田镇的新型建材及装备制造、五里牌工业集中区的电子信息、桥口镇的绿色环保化工等特色产业,区域工业产业特色更趋明显。产业园区发展加快,全区园区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集聚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17年底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市高新区、五里牌工业集中区)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8%。
》工业结构性矛盾有所调整,轻重工业结构逐步优化调整,重工业比重持续下降。到2017年,轻工业占比达到了18.4%,较2010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节能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完成产值13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崛起的第一推动力。着眼内涵提升,外延扩张,强化对有色金属、建材、小水电等传统“老三业”的改造升级力度,积极搭建新型工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平台,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培植新的支柱产业。2014年郴州高新区技工贸收入实现过千亿元,成为国家级产业园区。2017年,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90.8亿元,其中园区占比达87.9%,近5年,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全区形成了以华润电力、区电力公司为龙头的能源产业,以台达电子、高斯贝尔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金贵银业、金旺铋业为龙头的有色金属产业,以农夫机电、粮油机械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以远大住工、良田水泥为龙头的建材产业,以郴氟公司、钖涛化工为龙头的化工产业六大支柱工业。2017年,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达174.5亿元,占全部工业的91.5%。在全市上3家上市公司中,苏仙区占有金贵银业、高斯贝尔2家。
五、不忘初心,不断优化传统农业
2017年,我区实现农业产值28.9亿元,是1978年的39倍。粮食产量12.51万吨,出栏生猪63.08万头,出栏牛1.19万头,出栏羊13.42万头,出笼家禽339.91万只,分别是1978年的1.3倍、9倍、29倍、45倍和11倍。在传统农产品供给日益充足的情况下,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基地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着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葡萄、高山菊、花卉苗木、烤烟、生猪农业特色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全区形成了16万亩优质稻、4万亩无公害蔬菜、1万亩优质葡萄、1.5万亩花卉苗木和65万头生猪、10万只黑山羊六大特色基地。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2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5家,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4家。2017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9.4亿元,其中休闲农业经营收入3.2亿元。
六、全面发展,工业总量翻天覆地
华润电力、高斯贝尔、良田水泥、氟化学、云湘矿冶等一大批企业异军突起,我区工业基本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建材、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良好产业格局,形成了以五里牌“两型”产业园和高斯贝尔电子工业基地为工业着力点,以“资郴桂”高等级公路苏仙段为东西方向工业带和以槐万路造湘路为南北物流带的优势区域工业布局,新型工业化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改变传统的工业布局及产业结构,跃上新的发展台阶。截至2017年,我区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82.6亿元,比1978年翻了869倍。
七、异军突起,第三产业日益重要
2017年,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34.1%,比5年前年提高6.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5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10.9% 。消费拉动占比约31%,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这驾马车不断加力。围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夯实开放苏仙的基础。随着银墨商城、金福银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电子商务企业的开张营运,金银珠宝销售强势崛起,并迎来了电子商务发展春天。
》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郴州长卷、顺峰飞天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国际温泉城、房车营地等重大文化旅游产业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118亿元。2017年年末苏仙区共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7家,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4家。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24.42万人次,同比增长23.4%;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68万人次,增长19.7%;实现旅游总收入63.26亿元,增长24.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91.37万美元,增长22.9%,获全省县域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第三名,成为全省最受欢迎的县域旅游目的地之一。
》特色商贸,零售电商广泛运用。本土企业生源商业集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打造电商平台——生源闪购,商品遵循生活化的大潮流,生鲜粮油、母婴用品、3C产品等各式产品多种多样,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完成了零售商业从传统到电商的成功转型。电商扶贫惠农到家。结合全区惠农综合服务工程项目,在全区构建区、镇、村(社区)上下贯通的三级电商惠农综合服务体系。与苏仙仙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PC端苏仙助农电商平台,该平台自2017年10月9日上线来,实现销售额211.41万元。截止到2017年11月底,苏仙区通过各类电商平台、微商平台预计实现农产品年销售额6457.4万元,其中实现销售贫困村农产品211.41万元,销售贫困户农产品80余万元。目前区内已有1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率先实现了“互联网+”,全区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年销售额逐年增长。作为苏仙区最具有特色的栖枫渡鱼粉,通过在移动端销售达到了每年400万元的销售额,占整个公司收入的10%。
八、加强引导,企业规模快速扩张。
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把规模企业和亿元企业培育作为打造工业梯队的两个重点,以小做大,滚动发展、分级分层分次、形成梯次培育,全力打造工业发展梯队。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先后制定和落实各类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奖扶政策,在要素协调、项目安排上,重点向当年产值能过亿元的企业倾斜,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推进管理创新。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也由1999年统计之初的19户(500万元以上),到2017年的146户(2000万元以上),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3户,其中,过10亿元以上企业13户。
九、投资未来,“科教兴区”深入实施。
40年来,我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出台和调整科技创新政策。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全区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实现较大突破,全区已建立2个国家创新平台,5家省级研发中心,8家市级研发中心,有30多家科技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了各类科技研发平台为我区经济建设服务。全区专利申请量2017年的771件,专利授权量362件,万人拥有发明专利量为8.35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知识产权各项数据稳居全市第一。
》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凸显。全区共有高斯贝尔、邦尔泰、农夫、浩伦、鍚涛化工等13家牵头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起草、认定,提升了行业发展的话语权,成为稀有的“苏仙景观”。 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17年占GDP比重达到47.8%。
》科技创新效果显著。突出企业主体,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体系。金贵银业研发中心、柿竹园公司技术中心成为国家级研发中心。2017年,苏仙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5.7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76 %。目前苏仙区有高新技术企业63家,占全市的14.9%,其中,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45家,名列全市第一。2017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值389.8亿元,同比增长14.1%。全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先进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高新技术体系,连年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殊荣。
十、民营驱动,经济繁荣活力彰显
民营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逐年增大。从2011年的65.7%到2015年的70.2%,再到2017年72.1%,提高5.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民营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为主,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转向科技创新增长,为苏仙区社会经济长期中高速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
【宣传标语】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苏仙新发展。
●用天下人才建设苏仙,引天下钱财发展苏仙。
●在新时代书写好苏仙发展新篇章。
●只有人人担当,人人尽责,苏仙的未来才会越来越美好。
●凝心聚力,全面开创苏仙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抓好园区、景区、城区三大平台,着力培育市场主体。
●围绕招商抓服务,抓好服务促招商。
●同心同向同力精准施策,抓紧抓准抓实脱贫攻坚。
●加大到村到户扶持力度,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
●尊老为德,敬老为善,助老为乐,爱老为美。
●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带头打造坚强堡垒模范标杆。
●扫黑除恶,净化社会,构建和谐,共建平安。
●国防人人有责,双拥处处有情。
●森林防火常年抓,保护森林靠大家。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加强河湖保护与管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
●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建设和谐平安苏仙。
●经济普查人人尽力,发展经济家家受益。
苏仙区作风大提质活动投诉举报电话:2189721、2882942
举报邮箱:ZFZD0707@163.com
来源: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s://wap.suxiannews.com/content/2018/12/07/7365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