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龚美诗:八旬义务宣传员修桥记
2018-11-19 11:54:33 字号:

或许你听说过一位八旬老党员“痴心不改”走遍30个村庄,用一副快板义务宣传国策法规的故事;或许你还听说过他扶贫济困,修路架桥的先进事例,但你是否知道,有一条路,断断续续三年了,他还在修;有一座桥,反反复复三次了,他还在建。

近日,当记者来到马头岭乡板子楼村时,龚美诗正站在他筹资修建的便民桥旁,欢快地挥舞着快板唱着喜悦的心情,乡亲们也高兴的应和。小桥的再建,让附近村庄近300多村民终于不用淌水过河。

龚美诗告诉我们,板子楼村地势低,每逢暴雨,河流水位暴涨,连通两岸的小桥都会“岌岌可危”。在2002年,最早的竹板桥被洪水冲垮,时隔两年,龚美诗花了3000多元重新修建了一座石板桥,可天意弄人,两年后的一场暴雨再次摧毁了便民桥。

从那时起,为浇灌河对岸的30多亩田地和满山竹林,龚玉和和村民们就这样淌水过河走了7年。龚美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萌发重新修桥的念头。虽已年迈,劳作不便,但龚美诗仍不顾劝阻,再次筹钱“重操旧业”。他甘当挑沙工,细心总结经验,修桥时特意注重将桥加宽加固,历经三个月,一座崭新的便民桥再次矗立在荆棘丛生的河流之上。

这次修桥花费8000多元,但只能靠拿微薄退休金度日的龚美诗却一点也不心疼。看着村庄陡峭的山路,他又拿出4000元“棺材本”,拖着瘸腿亲自动手修起一条通组小径,虽然只有短短100多米,他却足足熬三年才完工。
这三年来,龚美诗边存钱边修路,当他的积蓄花得所剩无几时,他依然不愿放弃。龚美诗的执着,感动了妻子,妻子投工投劳主动加入。

如今,龚美诗和妻子仍住在20多年的老屋里。屋子破旧简陋,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瘦弱的龚美诗老人守望着新桥时,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马头岭乡板子楼村民龚美诗说:“我架桥的目的是感恩,一个是感谢共产党,一个是感谢乡亲们。现在年纪大来了,我要抓紧时间为乡亲们做点好事,架桥.”

岁月不饶人。虽然已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但龚美诗并没有就此止步。龚美诗说,艰苦的岁月让他学会了感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回报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扎根在他的心底。只要能走能说,他就要继续做宣传,继续做好事。

                                                                  

来源: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